歡迎進入中國休閑研究網站

Welcome to the Website of Chinese Leisure Studies

文化轉型中的食品消費和生產:“人類世”背景下的敘事

——日本京都國立人與自然研究所會議紀要

(2021113-16)

馬惠娣

 

日本京都國立人文與自然研究所(與日本綜合地球環(huán)境學研究所一體)舉辦的主題為:“文化轉型中的食品消費和生產:“人類世”背景下的敘事”于2021113-16日通過Webinar舉行。(RIHN 15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Transitioning cultures of everyday food consumption and production: Stories from a post-growth futureJanuary 13-16, 2021

日本京都國立人文與自然研究所總干事長安成哲三先生擔任大會主席,他作為一名氣候科學家,在過去的四十余年一直致力于亞洲季風氣候的研究,包括生態(tài)-氣候相互作用,以及人為因素對氣候的影響。通過這些學術經驗,他認為 “全球氣候變化”與“生態(tài)系統(tǒng)毀壞”是人類的過度行為所致。“人類世”的到來,表明了人類大規(guī)模活動對地球的破壞,這是當今人類面臨的一個重要而緊迫的挑戰(zhàn)。這個會議正是在這個背景下召開。

本次會議有來自全世界大約300人注冊,約有30余人做視頻發(fā)言,每個單元時長為三小時,分五個單元進行,含有議題:不同區(qū)域與可再生食品;未來的食品:跨學科進程及政治取向;當前食物的替代品;豐富性和文化變化,以及討論環(huán)節(jié)。(Session 1: Regional and regenerative foodshedsSession2Food futures, transdisciplinary processes, and politicsSession3: Food-alternatives in the present; Session 4: Sufficiency and cultural change; Final Session: Discussion across all sessions

來自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愛荷華大學、加州伯克利大學、東京大學、西班牙等相關專業(yè)和項目的五位學者做了大會主旨發(fā)言。從多方面介紹了文化轉型背景下的日常生活食物消費與生產問題。幾位學者由日常生活飲食消費和生產方式入手,引入到可持續(xù)發(fā)展、減輕地球壓力、政治家和人的社會責任、自然倫理、決策者的政策制定、商業(yè)模式、流通模式等等。特別是有學者提出“自產食蔬”(local food self)是市民、社區(qū)參與社會治理和表達政治意愿的途徑之一,提出對日常生活食物消費與生產的行為應與道德倫理之間取得平衡的道德經濟學。為子孫后代留下的不應當是物質遺產,而是文化遺產。

另外幾個單元的演講者既涉及多元的理論問題,也涉及具體的食品生產實踐問題,既有對人類食物問題的前瞻瞭望、對當下食物問題的政治批判,也有對商業(yè)模式、敘事方式、食物表達話語權的具體見解。

這次會議印象深刻的是:

第一,以小見大。主題以微觀的“日常食物消費與生產”為大會討論的焦點,卻把它置于“人類世”的背景下,去反思人的日常生活行為。尤以“民以食為天”,事實上,無時不刻把人與自然、人與資源利用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

隨著生活品質的提升,人們的食物消費與生產在精致中產生大量的浪費與奢侈行為,嚴重違背了生態(tài)友好的原則,給地球資源帶來的壓力越來越大。“人類世”正向人類發(fā)出預警:由于人類的過度行為導致碳排放量的快速上升,大量生物滅絕,全球變暖引發(fā)人類生存與物種危機等等問題正惡化人與自然的關系。所以,喚起民眾自覺參與對地球的保護、首先要求“食物”的變革,促進文化轉型。這就是此次會議呈現(xiàn)出的“小與大”的辯證法。

第二,立足當下、思考未來。與會者認為:生態(tài)系統(tǒng)正在崩潰,傳統(tǒng)的大量生產和消費的時代正在接近尾聲。目前,大多數(shù)人在資源集約供應系統(tǒng)的基礎上生活,以滿足每天的需求。大量生產與消費時代的結束意味著這個系統(tǒng)必將發(fā)生變化。“食”在文化和日常生活中的意識根深蒂固,而后“食物”消費與生產時代的來臨對人的飲食系統(tǒng)的重建,以及對未來生活、工作、健康都會帶來巨大影響。那么,可持續(xù)飲食的實踐,將把消費者和生產者的界線變得模糊。如何建構新的食物計劃將是一個新課題。(“自產食蔬”在英文中有多個表述名詞,日本會場有人用了“local food self”,并認為這是人類“豐衣足食”和勤儉節(jié)約的慷慨之舉。)

第三,跨學科與多元化。近30位演講者在多元與跨學科中鋪陳觀點,是這次會議的亮點。其中許多觀點都相當?shù)木哂星把匦浴1热纾?/span>如何按照生態(tài)原則設計食物的生產與流通,找到自我改變食物的主體性?如何通過食物建立與農業(yè)、農民的關系,并重新定義“好生活”的社會文化?如何接受生態(tài)學的社會界限的形式實現(xiàn)具有多樣性的世界觀?如何評估當代技術對未來人與自然關系的影響?如何尋求低環(huán)境影響的食物生產?如何在增長優(yōu)先的范式之外,重新構想和制定可行、可取和可能的生產、消費和治理模式?我們不僅要降低能量和物質的生產量,還要設計一種功能迥然不同的新陳代謝系統(tǒng)——不同的價值觀、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實踐以及與自然聯(lián)系的不同方式。

大會的主旨還鼓勵學者們探討“友善、誠信、榮譽、可持續(xù)”的食物生產與消費替代方案;鼓勵大家思考食物在滿足“口腹之欲”之外,人與自然、與大地的深情關系;也鼓勵市民社會的參與而不是說教。就此,我們在相當程度上理解了日本人在過去二十多年流行的“低欲文化”、“下流社會”(是社會結構的變化以及個人回應這種轉變所表現(xiàn)出來的社會性格——“不攀比”、“不強求”、“隨遇而安”),和近些年流行的“佛系”生活態(tài)度(對物質無欲無求、不名不利、不奢不糜)。

第四,精心組織。體現(xiàn)了日本人在此領域的學術水平與地位,以及追求完美的做事風格。是此前參與的多個webinars 在交流流暢度、技術水平和視覺體驗最完美的一次。會議尤其注重“討論環(huán)節(jié)”,并留足了充裕時間進行答問和答辯。

大會主席安成哲三先生顯然是這個領域德高望重之前輩,有眼力、有能力、用心力邀集到了這個領域的國際上有學術水準的專家學者和團隊。

在疫情再次反撲之際,分享了這樣一次會議,在寒冬臘月卻如沐春風、如飲甘露,也許是最好的抗疫“疫苗”。感謝安成哲三先生(YASUNARI Tetsuzo),感謝日本京都人文與自然研究所,感謝所有思想奉獻者,感謝所有倡導和踐行食物倫理的實踐者。

附注:筆者在討論環(huán)節(jié)提出的問題是:“在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如何發(fā)展農民文化和農業(yè)文化?”一位英國學者兼農民回答了我的問題。他的主要意思是:城市花園空間應得到很好的利用,既可以保持與自然的密切聯(lián)系,也可以獲得“自給自足”的食物。農民文化與農業(yè)文化本身應與城市文化密切銜接。

另:會議內容遠比紀要豐富得多。因英語水平有限,不能充分表達。

感謝臺灣朋友李宗明先生提供了安成哲三先生的相關資料和英文(YASUNARI Tetsuzo)的中文譯名。

 

2021117日寫于家中)

 

 

大會主席安成哲三先生

 

安成哲三先生1980年在京都大學獲得博士學位。他的主要研究領域是氣候動力學和全球環(huán)境變化,包括人類對地球氣候系統(tǒng)的影響。他曾在筑波大學(1990-2002年)和名古屋大學(2002-2012年)擔任教授,目前是這些大學的名譽教授,是世界氣候研究計劃(WCRP)聯(lián)合科學委員會成員。自20134月起,一直擔任日本京都人文與自然研究所(RIHN)總干事、日本科學委員會所屬的未來地球國家委員會主席、未來地球國際科學委員會成員、日本地球科學聯(lián)盟(JpGU)的成員。(李明宗先生提供)

 

大會海報(一)

 

(海報)

 

(視頻講演稿)

 

(視頻講演稿)

 

(英國學者在回答問題)


 

 

灵璧县| 扶余县| 电白县| 南岸区| 涿鹿县| 休宁县| 安吉县| 永平县| 小金县| 梅州市| 吉安县| 明溪县| 满洲里市| 义马市| 凤阳县| 蓝田县| 新津县| 菏泽市| 时尚| 裕民县| 惠水县| 平邑县| 江城| 常宁市| 宽城| 抚远县| 太康县| 克拉玛依市| 防城港市| 黑山县| 江门市| 称多县| 长岭县| 会昌县| 牡丹江市| 长治县| 安图县| 满城县| 太仆寺旗| 尼勒克县| 合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