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閑哲學專業(yè)委員會五年工作匯報
(2008-2012)
寧澤群
(第一屆休閑哲學專業(yè)委員會副秘書長)
2008年4月16日,由成思危主任委員主持的休閑哲學專業(yè)委員會第一次工作會議宣告的中國休閑哲學專業(yè)委員會的正式成立。近五年來,專業(yè)委員會在常務副主任委員馬惠娣教授的指導下,在休閑研究和休閑學科建設上做了大量的工作,現(xiàn)在,簡要地將這些工作向大家匯報一下。
我的匯報主要分為兩大部分:學術活動和學術成果。
一、學術活動(搭建高水平學術平臺、廣泛的國際學術交流、舉辦學術沙龍)
1、建設我國休閑研究最高水平的學術平臺——中國與社會進步學術年會
起始于2002年的中國與社會進步學術年會是我國休閑學術研究的重要學術交流平臺。專業(yè)委員會成立之后一直繼續(xù)維護這一重要學術平臺的建設,保證每年這一學術年會的順利召開。從這幾年學術會議的交流效果來看,學術年會的學術氛圍越來越濃,研討問題也越來越深入。
2008年的中國休閑與社會進步學術年會,在北京首都體育學院召開,其主題為“休閑與國計民生”;
2009年的中國休閑與社會進步學術年會,是與國際社會學協(xié)會休閑研究委員會聯(lián)合主辦的一屆國際性學術研討會,會議主題為“國際跨文化對話:休閑與人文關懷的力量”;
2010年的中國休閑與社會進步學術年會,在江蘇徐州師范大學召開,其主題為“休閑學的理論與實踐”;
2011年的中國休閑與社會進步學術年會,在四川的峨眉山召開,其主題為“休閑時間分配與生活方式變遷及其城市的休閑氣質(zhì)”;
2012年的中國休閑與社會進步學術年會,在重慶黔江召開,其主題為“生活方式與閑暇時間分配”。
休閑年會的這些主題與我國建成小康社會的發(fā)展目標都密切相關,反映出我們研究的理論具有超前意識和很強的現(xiàn)實意義。
2、廣泛的國際學術交流
在這近五年里,哲學專業(yè)委員會的成員參加了十多次的各種國際學術會議,如:
- 2008年,馬惠娣、寧澤群、羅振鵬參加了9月份在西班牙巴塞羅那國際社會學協(xié)會(ISA)召開“首屆國際社會學論壇”,并在專題會議上做了學術論文的交流;
- 2010年,馬惠娣等13位中國學者參加了7月份在瑞典哥德堡召開的四年一次的“第17屆國際社會學大會”,馬惠娣教授等在會議上做了論文交流。
- 同年10月,中國藝術院休閑研究中心邀請瑞典斯德哥爾摩城市博物館館長和會展部主管到北京舉行了以兩地博物館未來合作與交流及博物館與大眾休閑生活為主題的“中國-瑞典文化對話”的學術交流活動。
- 2011年9月,馬惠娣參加了在瑞士日內(nèi)瓦大學召開的歐洲社會學協(xié)會第十屆大會,其主題為“迷亂時代的社會關系”,馬惠娣在會議上以“中國城市化進程中市民與農(nóng)民工沖突之辯:社會文化學的視角”主題做了論文交流。
- 同年9月底-10月,馬惠娣參加了在意大利巴勒莫召開的國際休閑社會學研究委員會中期會議,會議主題為“休閑:跨越各種邊界的觀察與思考”,馬惠娣根據(jù)2011年西湖獲得自然和人文雙重身份的世界遺產(chǎn)為由,以“西湖給了我們哪種啟示”做了會議交流。
- 2012年8月-9月,馬惠娣先后參加了在冰島大學召開的第26屆北歐社會學協(xié)會會議,在會議上以題目為“經(jīng)濟的昌盛與道德的衰落:對消費主義價值倫理的反省”做了論文交流;在芬蘭坦佩爾大學召開的第3屆國際會議,在會議上以題目為“藝術實踐與自我表達”做了學術交流;在奧地利維也納音樂與表演學院主辦的第7屆國際網(wǎng)絡社會學會議。
通過參加國際學術會議既了解了國際學者們研究的問題,也不斷開拓了我國休閑研究的視野,推動了我國休閑學術研究活動的展開。
3、舉辦學術沙龍活動
2012年,專業(yè)委員會與人民政協(xié)報社聯(lián)合舉辦了系列學術沙龍——“文明休閑沙龍”。一共舉辦了六期。主辦這一學術沙龍的目的在于秉承中國休閑研究的宗旨:關注國計民生中的休閑;關注休閑中的人文關懷;關注休閑中的文化取向;關注文化中的休閑現(xiàn)象。履行服務公眾的使命:為學術問路,為民生祈福,為社會擔道義,為大眾啟心智。采取“沙龍”形式,旨在以輕松自由的討論,激發(fā)每一個參與者的靈感與思想火花,在“無心插柳”與“驀然回首”中發(fā)現(xiàn)創(chuàng)造的真諦、樂趣與源泉。六期學術沙龍的主題分別是:“閑暇時間如何分配”、“喜歡的生活方式”、“為什么做沙發(fā)客和背包族”、“最喜歡哪種休閑方式”、“最近你讀了什么書”、“品茗、靜心、慢生活”。本著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學術原則,每一次沙龍都讓參加者感受到了自由暢談所迸發(fā)出來的思想火花和心靈的溝通與交流。
二、學術成果
1、出版學術年會文集
2009年起,連續(xù)出版了休閑學術年會的學術文集,2011年文集以“中國休閑研究學術報告”為固定書名,每年定期出版。目前,已經(jīng)連續(xù)出版了3年4本,即:
2008年的《休閑與國計民生》,重慶大學出版社2009年9月出版;
2009年《跨學科研究:休閑與社會文明》(分為中英文兩個版本,英文版為《Leisure and Civilization: Interdisciplinary and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 》),分別被中國旅游出版社于2010年6月和12月正式出版,英文版被德國布蘭特出版集團所關注,將協(xié)商在海外出版發(fā)行其英文版本。
2011年的《中國休閑研究學術報告2011》,旅游教育出版社2012年3月出版。
2012年的《中國休閑研究學術報告2012》正在 編輯之中,將于2013年上半年由旅游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
2、出版學術著作
除了學術年會文集以外,2008年以來,專業(yè)委員會的成員先后出版了一批學術著作(10部學術著作,4部譯著):
- 于光遠、馬惠娣:《于光遠馬惠娣十年對話——關于休閑研究的基本問題》,重慶大學出版社2008年;
- 李享:《休閑與旅游統(tǒng)計研究》,中國旅游出版社2008年;
- 吳承忠:《國外休閑經(jīng)濟發(fā)展與公共管理》,人民出版社2008年;
- 劉海春:《生命與休閑教育》,人民出版社2008年;
- 程遂營:《北美休閑研究——學術思潮的視角》,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年;
- 吳文新:《大眾休閑與民閑社會》,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9年;
- 張雅靜:《休閑文化生活支持體系研究》,中國社會出版社2010年;
- 寧澤群、徐菊鳳:《基于休閑理念的北京旅游可持續(xù)發(fā)展研究》,中國旅游教育出版社2010年;
- 程遂營、張珊珊:《中國長假制度——旅游與休閑的視角》,中國經(jīng)濟出版社2010年;
- 寧澤群等:《北京市居民休閑行為與產(chǎn)業(yè)發(fā)展的調(diào)查與研究》,旅游教育出版社2011年。
同時期,還出版了一批海外休閑學者的譯著,有馬惠娣主編的第二套西方休閑研究譯叢:《休閑與生活滿意度》、《勞動、社會與文化》、《休閑教育的當代價值》;徐菊鳳等翻譯的《休閑政策政治學》等。
如果加上會議文集,2008年以來,一共出版學術著作18本。
3、發(fā)表的學術論文
近五年專業(yè)委員會成員發(fā)表的學術論文80余篇(加上會議文集收錄的論文)。
4、參加科研項目
2008年,馬惠娣參加了世界銀行貸款項目:“浙江省城市環(huán)境保護:紹興社區(qū)參與旅游”,撰寫了紹興社區(qū)參與旅游和旅游產(chǎn)品開發(fā)報告
2012年,馬惠娣等參加了全國婦聯(lián)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第三期婦女地位調(diào)查”的科研工作。5月6-10日,參加了該項目在海南三亞召開的“第三期婦女地位調(diào)查第一階段成果匯報會”,馬惠娣教授在會上以主題為“10年:中國婦女生活方式變化了什么”的演講進行了學術交流。目前,研究團隊根據(jù)整個課題的計劃進度,正在進行調(diào)查數(shù)據(jù)的數(shù)理統(tǒng)計分析工作。
三、其他成果
1、隊伍建設
2010年,馬惠娣當選世界休閑科學院成員;
2010年,趙鵬、寧澤群、李享、楊耐、劉慧梅等被國際社會學協(xié)會(ISA)及休閑研究委員會(RC13)接納為會員;
2、組織建設
2012年年初,文化部兩位副部長簽署文件,批復成立中國休閑研究會,屬文化部直屬一級學會。目前各項準備工作正在有序進行中。
2012年7月,休閑哲學專業(yè)委員會的骨干成員參加了上級學會——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的第七次代表大會。會上,休閑哲學專業(yè)委員會被評為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第六屆理事會期間(2009-2011)的先進單位,并獲得了榮譽證書。
以上是中國休閑哲學專業(yè)委員會近五年來所做的主要工作。總結不足之處,敬請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