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肖三題
—劉盛
接到為肖南老師紀念文集撰文的任務,內(nèi)心深處頗有些惶恐。肖南老師是我一向敬仰的前輩藝術家,無論從哪個方面講,能為肖南老師的身后做一點事情,都是我此生最大的榮耀。但也正因為敬仰,所以下筆就感到有些躊躇,一是以我淺薄的學識根本不足以談論肖南老師的藝術成就,文字之粗糙,只配供遠在天國的肖南老師哈哈一笑。二是肖南老師是一位既有實踐,又有豐厚理論修養(yǎng)的老藝術家,生前曾著有《一個配音演員的日記》,對自己一生的藝術實踐,做了深刻的、全面的總結,因此本文從何說起,成了更為困難的一個問題。想來想去,唯一比較切合實際的辦法,是不揣淺陋,站在一個最普通的觀眾的立場,一個普通的長影譯制片愛好者的立場,談談我直觀印象中的肖南老師,此所以本篇題名《讀肖三題》。靜待各位專家、學者指正。
一、我聞肖南
我和肖南老師生前沒有過直接接觸,我很早手里就有肖南老師的聯(lián)系方式,但一直以來都聽說肖南老師身體不好,說話太多,令老人過于激動,尤為不可。所以這個電話拿在手里,一直沒有打。終成終身遺憾。盡管如此,從我接觸到的其他長影藝術家那里,我聽說了不少關于肖南老師的故事,從這些零星的閑談中,對肖南老師的為人處事風格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
說到肖南老師,大家比較一致的認識,是一個喜愛讀書、沉默寡言的人,因此才得了一個“老夫子”的綽號。但這絕不意味著肖南老師屬于那種是非不清,處事圓滑的人。馬玉玲老師曾形象地回憶說:“開會的時候,肖南碰到一些聽不入耳的話,看到一些看不慣的事情,他可能表現(xiàn)得很沉默,但可以清楚地看到他滿臉憋得通紅。那就是他表現(xiàn)憤怒的方式。”馬玉玲老師還回憶說:“肖南對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的看法,他也許不會說出他的看法,但他會用他自己特有的方式把這種喜怒表現(xiàn)出來。”由上述事情,我得到了對肖南老師的第一個印象,訥訥然若不善談吐,而心如明鏡,愛憎分明。
說到肖南老師,人們的另一個印象是低調(diào)做人,謙和、包容,獎掖后進。央視崔永元老師為了弘揚譯制片的成就和在新中國電影史上的地位,曾制作大型電視系列片《譯制片傳奇》,為制作節(jié)目,曾采訪了長影、上譯、北影眾多老藝術家,采訪名單中也列入了肖南老師,可是肖南老師卻堅稱自己沒有什么可說的,拒絕采訪。最后還是在巧遇崔永元老師的情況下,被崔永元老師“抓住不放”,才被“采訪”,肖南老師做人、做事之低調(diào),由此可見一斑。肖南老師晚年為了不給廠里和社會增添負擔,更為躲避頻繁的訪問,甚至長期和老伴兒居住在遠離市區(qū)的養(yǎng)老院里,用這種近于“苛刻”的方式,來實現(xiàn)自己一貫低調(diào)的做人理想。這里要特別說明一點,肖南老師低調(diào)的做人風格還有另一層更為深遠的含義,那就是讓自己退下來,退到觀眾的視線之外,讓年輕的同行站到前面。肖南老師自己曾說過這樣的話:“只有我們完全退下來,年輕人才有希望。”如果說在前兩件事上表現(xiàn)低調(diào),多少是性格使然,那么在后一件事情上的低調(diào),表現(xiàn)得則是一種包容、一種氣度,一種高風亮節(jié)的大師風范,一個為藝術發(fā)展無私地奉獻出自己的一切的高尚品德,足為后輩楷模。
肖南老師在一生的藝術實踐中,以勤于動腦、一絲不茍聞名,因此他也特別欣賞愛動腦筋的年輕人,王瑞老師對我說過:“就因為我愛動腦筋,肖南老師特別喜歡我。有一部肖南老師導演的影片(片名已忘),我參加了。那是一個盜寶案的故事,可是片子配下來,寶貝的去向卻沒有交代。我感到是一個地方出現(xiàn)了翻譯錯誤。和肖南老師一說,立即引起他的注意,為了這件事肖南老師責備自己,表揚了我,還嚴肅地批評了翻譯,認真地找到問題所在,確認經(jīng)過反復比對,最后敲定。”這件事讓王瑞老師終身難忘,且在以后的創(chuàng)作實踐中,始終把合情合理作為創(chuàng)作人物的基本準則,反復琢磨人物的生存、社會環(huán)境、性格特征,終身感激肖南老師的教導。由這里,我們又一次看到了肖南老師獎掖后進的博大胸懷之余,又看到了肖南老師身上另一個可貴的品質(zhì),那就是一絲不茍的藝術創(chuàng)作態(tài)度,而這一創(chuàng)作觀是所有藝術精品出臺的基本前提。
如是我聞肖南老師,如是我懷肖南老師,如是我敬肖南老師。
二、肖聲種種
肖南老師一生塑造了千姿百態(tài)、難以數(shù)計的各類人物形象。從看過的片子當中,我認為大致可以歸為以下幾類:
1.偉人形象:這類形象在肖南老師塑造的各種人物形象中最為膾炙人口。這類形象中最著名的當然莫過于《攻克柏林》中的斯大林,肖南老師塑造這個人物,親切、慈祥中不失莊嚴、大氣,性格主線突出,而又不流于蒼白、單一,成為配音史上永遠熠熠生輝的形象之一。此外就是肖南老師自己最為推崇的《魔鬼集團》中的季米特洛夫,這部影片幾乎沒有什么情節(jié),整部影片幾乎全由大段對白構成,肖南老師演繹出來,大氣磅礴,如水就下,而又錯落有致,絲毫不令觀眾有厭倦的感覺,堪稱配音歷史上的一段佳話。
2.公安干警形象,特別是高級公安干警形象:這是肖南老師塑造的眾多藝術形象中,我個人比較偏愛的一種藝術形象,主要是肖南老師塑造的這類藝術形象,側(cè)重其性格中機智、勇敢的一面之外,聲音給人感覺比較帥氣,比較威嚴,用現(xiàn)在流行的話說叫氣場很大,很有震懾罪犯、壓倒罪犯的那么一種“范”兒,每場案情大揭密的戲,氣勢恢弘、又絲絲入扣、入情入理,不僅征服了罪犯,也征服了觀眾,聽上去十分過癮。這在塑造同類角色的演員顯得比較突出。尤其喜歡《三零六號案件》中肖南老師的表演。
3.老人形象:長影的老生演員人才濟濟,各有擅長。張玉昆老師塑造的老人謙和、頗具長者風范,張鐘熙老師的老人土土地有一種感人的樸實、親切,而肖南老師塑造的老人一般地說以慈祥、幽默型居多,個人最喜歡的是《被開墾的處女地》中的西奚卡,詼諧、幽默中不失樸實、善良,是個討人喜歡,比較生活化的好老頭兒形象。肖南老師塑造的老人中也有一部分相對來說屬于慈祥中寓威嚴的形象,這多是一些領導者或長者的形象,前者里我最喜歡的是《保爾? 柯察金》中的托卡列夫,而后者則是文革期間的幾部影片,如《勞動家庭》中的春寶等。值得一提的是,肖南老師塑造的這類形象,威嚴中總?cè)ゲ涣擞H切、慈祥的尾巴,聽上去比較溫暖,讓人比較樂于接受,這是應該特別注意到的。
4.桀驁不馴的造反者形象:這類形象在我看過的片子里,最突出的莫過于《海軍上將 烏沙柯夫》中的造反奴隸吉洪的形象,那是一個對權貴階層懷著刻骨仇恨的奴隸形象,聲音陰冷、刻毒、霸氣十足。獨樹一幟。
5.反面形象:長影的反面形象演員同樣人才濟濟,各擅專場。陳汝斌老師的壞蛋形象油氣十足,馬陋夫老師的壞蛋形象陰險狡詐,壞的極有層次。而陳光廷老師則擅長狗腿子里的哈巴狗形象,王健老師則屬于狗腿子里的打手,兇惡、殘暴,霸氣十足。趙雙城老師塑造的反面人物是道貌岸然型的角色。而張玉昆老師塑造反面人物則屬于比較虛偽的那一種。車軒老師則比較強調(diào)壞人霸道、為所欲為,不可一世的一面。而對彭勃老師來說,他的反面形象一如他的正面形象,華麗聲線中的壞人永遠有一份瀟灑、一份從容不迫。在眾多反派人物中,肖南老師塑造的反面人物也有著自己的鮮明特點,一是冷。冷漠、冷酷之冷。二是暴,貪婪、野心勃勃、霸道、兇狠的內(nèi)在性格淋漓盡致地通過張揚的聲線表達出來。像《勇敢的米哈伊》中片子開始不久就被處死的巴沙,《在伯爵的廢墟上》中狡詐、陰狠、冷酷的伯爵。包括《靜靜的頓河》中性格乖戾的潘苔萊耶維奇、《永恒的愛情》中性格專橫、暴烈的塞德先生這類準反派人物,塑造這類角色,肖南老師帶給我們的聲音形象與前面幾類角色判若兩人,由此可見肖南老師駕馭聲音、駕馭角色能力之強,附帶說一句,肖南老師的聲線可以很陽剛、爆發(fā)力十足,但有時,為了塑造角色的需要,肖南老師也可以讓自己的聲音軟下來,軟到畏縮、甚至猥瑣的程度,例如《二十四只眼睛》中一個膽小怕事的校長,人物小到甚至不能出現(xiàn)在演員表里,卻被肖南老師聲音這一軟做成了影片里極有光彩的一個藝術形象。
如是我聞肖聲,敬乞遠在天國的肖南老師批評指正。
三、肖南老師與肖聲
老話說:文如其人,能不能據(jù)此說聲如其人呢?我的評價是這種說法不準確,但有一定的道理。以肖南老師而論,肖南老師的性格屬于內(nèi)斂型。因此讀肖南老師塑造的正面形象,很少能像讀張玉昆老師塑造的正面形象那樣,像捧著一個火爐,讓你一聽之下,大汗淋漓,血脈賁張。即使非常激情的段落,也能聽出張揚中的內(nèi)斂,那熱情是一點一滴滴在你心里的。是一個慢熱的過程。而聽兩位老師塑造的反面形象,張玉昆老師塑造的反面人物,刀在笑的后面,需要剝?nèi)バΣ拍芸匆姷丁6つ侠蠋煹姆疵嫘蜗舐曇舫鰜碇苯泳褪堑叮话牙錃馍牡叮贝倘诵牡牡丁S袝r甚至能從聲音里聽出一種嘶嘶聲,像吐信的毒蛇。這就是冷、熱兩種性格對演員塑造角色的影響。當然,這種說法,并不絕對,也完全不涉及對演員人品的討論,特別是演員當以塑造人物,而非塑造自己為最高原則,聲隨戲轉(zhuǎn)是對一個優(yōu)秀演員的基本要求,而完全達到這個境界則是一個優(yōu)秀的演員的最高境界。因此,肖南老師有些片子,聲音很畏縮,甚至猥瑣,而張玉昆老師在塑造《不能授勛的英雄》中的特務隊長時,聲音重濁、驕橫跋扈,非常好地塑造了一個滿臉橫肉、不可一世的反面人物形象。這是在討論人物性格和演繹風格、塑造角色三者之間的關系時,必須特別注意到的問題。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在聲隨戲轉(zhuǎn)方面,肖南老師同樣給我們做出了光輝的榜樣,具體例子,前面已經(jīng)舉過,這里不再贅述。
如是我評肖聲,敬請各位專家學者批評、指正。
新年將至,愿遠在天國的肖南老師新年愉快、身體健康、生活幸福。
永遠懷念肖南老師。
劉盛簡介:劉盛,男。1965年生于天津。1984年考入北京聯(lián)合大學文理學院歷史系,1988年畢業(yè)后分配到故宮博物院宮廷部宗教科工作,上世紀九十年代后期開始利用業(yè)余時間搜集經(jīng)典譯制片及相關資料,500余部。2007年開始陸續(xù)在相關論壇發(fā)表介紹長影譯制片的文章,其中《細雨驚雷聽向聲》曾入選長影譯制片廠紀念中國譯制片誕生六十年紀念文集《幕后英雄》。